Thursday, June 20, 2019

止盈(stop profit /lock profit)








止盈(stop profit /lock profit)
什么是止盈?止损大家听得多了,我在市场那么多年了,很少看到有人教lock profit?

lock profit都是基经经理必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呢?就是阔大收益,让投资者的回报得到最高的收益。然后,年终就能把账面弄得美美给投资者欢喜。
我不卖关子了,就直接告诉大家什么是止盈,让大家更了解市场上缺少的资讯。

止盈也称停利、止赚 。就是在你的目标价位挂单出货,止损就是在你能够承受的风险损失的价位挂单出货。止盈的概念在见好就收,不要盈到最高。思想的中心在一个“止”,思想决定行动,炒股的方法就有本质的区别了。盈的关键在寻找好的机会,机会出现了第一时间扼住,错过了就让它错过(能否打出续费的关键),去找另一个机会,机会到手了要紧紧扼住,当机会有转化信号时,就要第一时间放手了 。

止盈的方法有兩種:
1、靜態止盈
  靜態止盈是指設立具體的盈利目標位,一旦到達盈利目標位時,要堅決止盈,這是剋服貪心的重要手段。許多投資者總是擔心,如果賣出後可能會失去後市行情中更高的賣出價格。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會出現賣出後還有更高賣出價的情況。但是,投資者如果貪心的試圖賺取每一分利潤,則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風險很大。
  靜態止盈位就是所謂的心理目標位,其設置的方法主要依賴於投資者對大勢的理解和對個股的長期觀察,所確定的止盈位基本上是靜止不變的,當股價漲到該價位時,立即獲利了結
  這種止盈方法適合於中長線投資者,即投資風格穩健的投資者。進入股市時間不長、對行情研判能力較弱的新手,通常要適當降低止盈位的標準,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2、動態止盈
  動態止盈是指當投資的股票已經有盈利時,由於股價上升形態完好或題材未盡等原因,投資者認為個股還有繼續上漲的動力,因而繼續持股,一直等到股價出現回落,當達到某一標準時,投資者採取獲利賣出的操作。
  動態止盈位的設置標準:
  1)價格回落幅度。
  股價與最高價相比,減少5%-10%時止盈賣出。這隻是一種參考數據,如果投資者發現股價確已見頂,即使沒有跌到5%的標準,也要堅決賣出。
  2)均線破位止盈。
  在上升行情中,均線是尾隨股價上升的,一旦股價掉頭擊穿均線,將意味著趨勢轉弱,投資者要立即止盈,保住勝利果實。
  3)技術形態止盈。
  當股價上升到一定階段,出現滯漲,並且構築各種頭部形態時,要堅決止盈。

  止盈的心理要求:止盈中最重要的心理要求就是要有賣出的決心,當股價出現滯漲或回落時,處於盈利階段的投資者不可能無動於衷,也不可能不瞭解止盈的重要性,所缺少的正是止盈的決心。因此,投資者在止盈時不能猶豫不決而貽誤時機,一定要進行停止繼續盈利的操作。如果說,止盈是保證資金市值穩定增長的基礎,那麼,決心就是有效實施的基礎。

使用途径




止盈这个概念在多种投资领域都广泛使用,例如当您的股票到达一定的价格,而且出现利润,您打算离场平仓了,这时候的离场就是止盈;例如在期货领域,无论你是市场的多头还是空头交易者,只要出现对你的交易方向有利的时候,你感觉可以获利了结了,那么,你的离场也是止盈;同样,在外汇、大宗商品等其他商务贸易领域,获利的离场都可以称为止盈。

Sunday, June 16, 2019

Tasek - Hong Leong to take cement-maker Tasek private

Hong Leong to take cement-maker Tasek private




KUALA LUMPUR (May 28): Singapore-listed Hong Leong Asia Ltd, which controls about 80.08% in cement maker Tasek Corp Bhd via two wholly-owned subsidiaries, wants to take Tasek Corp private in a deal worth an estimated RM128.61 million, based on the offer price of RM5.50 for every ordinary as well as preference share. HLA is part of Hong Leong Group, controlled by tycoon Tan Sri Quek Leng Chan.
This is the second corporate exercise involving a cement company in the last month, after YTL Corp Bhd's unit, YTL Cement Bhd, acquired a 51% stake in Lafarge Malaysia for RM1.63 billion or RM3.75 per share.
In a stock exchange filing today, Tasek said it has received an unconditional voluntary takeover offer from HL Cement (Malaysia) Sdn Bhd (HLCSB) and Ridge Star Limited (RSL) — the two subsidiaries which HLA uses to control Tasek — to acquire the remaining shares they do not own in the cement maker.
Advertisement
Together, HLCSB and RSL presently hold 97.89 million ordinary shares in Tasek, representing 80.8% of the total issued and paid-up 121.14 million ordinary shares (excluding treasury shares). They also have 211,050 or 63% of Tasek's total issued and paid up 335,000 preference shares. The takeover will involve the remaining 19.2% ordinary shares and 37% preference shares.
Tasek’s board is helmed by Quek's cousin, Kwek Leng Peck, as its non-executive chairman. Kwek is also the executive chairman of HLA. Kwek joined Tasek's board in June 1984 and has been Tasek’s chairman since April 2009.
Tasek said the offer price of RM5.50 per share represents a premium of 8.06% over the company's five-day volume-weighted average price, up to and including May 27, of RM5.09. It is also 8.91% more than the stock's closing price of RM5.05 yesterday, which gave it a market value of RM611.77 million.
In addition, it is at a premium of 26.19% over the company's net assets per share of RM4.34, as at end-March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asek, which is also involved in cement-related products and ready-mixed concrete, primarily in peninsular Malaysia, the joint offerors do not intend to maintain its listing status on completion of the takeover.
Last month, Tasek reported that its net loss widened to RM10.42 mill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ended March 31, 2019, from a net loss of RM4.43 million a year ago, as its cement segment continues to be plagued by price competition and higher production costs. The weaker quarterly results came in despite revenue improving marginally to RM137.26 million from RM136.33 million.
Tasek's share price slipped 2 sen or 0.39% yesterday from Monday's close. In the past year, the stock has slumped nearly 33% from when it was trading at around RM7.50 a share.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19

sharing2 - wong wei loon - sharing2

最近看到某某大师写了两篇文章,激发了我的想法,也写写文章记录下。
这位大师分别写了两个重点,一个是PE 50的公司涨了1倍就变PE 100。另外一个则是不赚钱的资产。
在马来西亚投资领域,大部分的投资者,股票评论员和分析师都喜欢用PE做标准。单单从公司的PE就判断一家公司的股价是否高估或低估,还拿其他的公司PE来做比较,PE越低越好,高越高就越危险,还有所谓的forward PE东东。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要全面了解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真正解开价值之谜的密码是PEG Ratio。我非常喜欢巴菲特的一句:投资是一种用现钱换取未来的更多现金流的行为。这设定了 钱滚钱的法则 在于未来能够换到多少价值。而一个没有价值的未来,不论现在能够换取多少钱,还是等于0。未来的现金流价值,取决于该公司能够成长有多快。PEG Ratio是 Price/Earning to Growth Ratio的简写。PE若是10,Growth也是10%,那么PEGR则是1,若PE是20,Growth是10%,20除10=PEGR是2。PEGR数值越高,意味着 公司股价 和 盈利成长 相对来说 越高估。
就拿个例子。某某大师提到,GENM 10年来的盈利都没什么成长,而最近GENM的股价下挫,在最低谷的时候有人算出GENM的PE实际上才8,相当诱惑。我们假设GENM 10年来的复合成长率CAGR才1%,PE在8左右,那么PEGR则是8,也就是说你用了 PE 8的估值买入了一家每年才成长1%的公司,相对来说是很高的估值。 另外一家公司,Revenue,PE 30,业绩成长了15%,PEGR 拿PE 30除以15%的成长率 PEGR = 2,相对来说比较低的估值。我们拿GENM和Revenue对比,一个PEGR 8,另外一个PEGR 2,两者之间哪个估值比较低?显然地,Revenue的估值比GENM来得更低,因为Revenue的成长动力高。反而,若单单看PE,很多投资者都觉得GENM比Revenue低估,却不知道里头蕴藏了多少风险。想象下10年后,当Revenue已经年复一年地成长,10年前的盈利已经增加4倍,而GENM的盈利依然一样,若股价还是一样,则Revenue 的PE已经除4变成了7.5,反观Genting的PE依然在8,GENM的PE还要比Revenue更高。所以在做功课之前,记得先看看公司的PEGR,拿10年的复合成长率来做对比,再看看公司是否值得买入,而不是一味看PE。
同样的,我们也拿Revenue做比较。最近Revenue和Public Bank 合作,我们就拿两者做比较。银行都是重资产的领域,动辄需要上千亿的资产放贷出去,Public Bank的总资产接近4000亿,盈利55亿,也就是说银行用了4000亿的资产才赚取了55亿的利润,大概是1.3%左右。Revenue的总资产6800万,盈利大概900万,大概是13% 。 Public Bank和Revenue的资产回报率是相差10倍。Public Bank 手上的资产,大部分都是重型的资产,笨重又不容易释放,例如屋子,车子。而Revenue负责供应Terminal给Public Bank,基本上都是一架小小架的机器,和手机一样大小。两者相比下,当然Revenue的资产比较容易调动,成长起来也比较快。而且,Revenue的资产可以重复性使用,大家刷卡再刷卡,但是Public Bank的客户群对象,不可能每天都在买房子和车子,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更换这些资产。倘若今天Revenue有个客户关门不做生意,Revenue就可以把Terminal收回来,然后明天给其他客户就可以继续做生意。相反的,倘若今天Public Bank的客户还不起欠款,Public Bank还需要申请法庭令去清盘,过后还要拍卖资产才收得回贷款。
稲盛和夫 的管理法是要做到Amoeba般一样灵活,每个团队尽量小化,最好少到5人,自行成立运行计算利润成本就好像一家公司一样,在哲学上务求做到 灵活 二字。 一个需要大规模投入资源去产生利润的公司,往往比不上一个能够灵活自如的公司。归根究底,大件的单位就像一个很大块的拼图,怎样拼都不会拼进去合适的缺口。反而小块的拼图很快就能够找到适合的缺口。商业就是在市场找到缺口,并且利用自身优势赚取盈利的地方。一个像Public Bank的重资产领域,要找到适合自身的缺口机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反而像Revenue,要找到合适的机会,不难。这也很大程度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成长步伐。Public Bank花了50年才做到今天的盈利规模,但是好像Revenue这样的公司,可能花20年就会有那种盈利规模,时间缩短了一半。世界10大市值公司,有5家公司20年前甚至不存在或刚刚才成立。唯有在足够灵活的情况下,不停地成长和找到新的机会,公司就可以迅速崛起,而一个重资产的公司,无法调动资源 做到 灵活。
-- 

sharing - wong wei loon

《股市必胜秘诀》

股市必胜秘诀,是一个方程式:

你的资金 * 你的投资能力 * 你的杠杆 = 你的回酬

请认真研究这个方程式,这是你开窍投资的秘诀。

你的资金规模,很重要。大部分投资者,开始投资股票时都是拿几千块出来投资。几千块资金不大,如果你不见了几千块,下个月出粮你就可以拿回来。换个角度想想,你放了RM5000,今天即使给你赚了10%,也只是等于RM500,甚至不够支付你一年的电话费。如果今天你的投资规模是RM5万,不需要1倍的回酬,只需要10%回酬,就已经等于你1个月的薪水。请记住这一点,因为你无法累计你的投资规模,再高的回酬也是徒劳的,即使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也未必能够帮到你走得更长远。你需要的是一个计划,一个规律和一个想法,如何想壮大你的资金,再来增强你的回酬和获益能力。投资是一辈子的事,如果你觉得你可以投资一辈子,那么请不要介意拿出你一年的薪水去建立你自己的组合,这也代表你自己的认真和付出。一开始,大家都只是想办法把自己的投资规模弄大,到了一定程度,即使我们再投入新的资金来源,组合的增长速度也已经无法加快,这就是雪球。这时你就知道你的雪球已经大了,不需要再弄雪球了。请记住,雪球未大之前,你就别想着加快滚雪球的速度,反之亦然;雪球滚大了,就别想着加大雪球的规模,而是思考如何增加雪球的速度。如何最快弄大自己的投资组合?这要视乎你个人的能力,环境和抉择。有些人省吃省用,有些人想亲人借贷,有些人和其他人合股壮大雪球,也有些人比较幸运(我不否认这点)。如果问我,要雪球要多大才真正有意义看到回酬,我会说应该是RM10万以上,过了这个水平,即使你每个月再加RM2千、3千(假设你和一般人薪水一样薪水5千),你的投资组合也不会变得更大,因为你会牺牲很多东西,不划算。同样的,组合超过RM1百万的人,如果想着每个月加RM1万下去,组合一年也只是增加12%规模,倒不如提高滚雪球的速度。

滚雪球的速度,就取决于你个人的投资能力。假设你今天有RM10万;你的每年投资回酬是10%,那么7年后你的组合就会变RM20万;你的每年投资回酬是25%,那么8年后你的组合就是RM47万;虽然两者之间看起来差1倍,不过20年后,10%的回酬,你的组合变RM67万,而每年25%的回酬会使你的组合变成RM860万,两者足足差了14倍!我相信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投资在自己,是最大也是最好的投资。投资在自己的能力,你就不会担心任何人或任何情况,因为你知道你自己有能力去应付。如何提高你自己的投资能力?虽然说每个人的环境和遭遇都不一样,不过我相信最好的秘诀在于一个人的好奇心,好学与吸收的能力,以及做好事的心态。我记得刚开始投资,我喜欢去逛AEON,在那里观察各种商品和AEON做生意的方式,我就投资在AEON慢慢学习和观察。我发现公司的柜台一直收现金,生意也是很好,但是公司因为要建立商场而出现很多的折旧,影响了公司的盈利和估值。因此我明白当时的AEON是个现金流很好的公司,但是盈利和估值偏低。通过投资 AEON,我学会了现金流,折旧和公司估值的重要性。过后,我研究AEON的姐妹公司AEONCR,但是现金流和折旧已经不适用在金融公司。我要多谢一位前辈对我的提点,他说公司现金流是建立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公司赚取现金流后投入去生意换取更多的现金流,那么现在的投资就是换取这个对未来现金流的保障。因此公司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公司不需要太多现金去成长,则股息可以派发去股东,否则这个现金交还给公司,让公司继续壮大继续成长,而且这种成长是能够累计,能够复利!这就改变了我的思维,与其着重公司的股息或资产,倒不如看看公司有没有办法把现金流利用起来换取更多的现金流。而AEONCR恰恰就是这种公司,记得当时AEONCR 股价才RM4.50。在往后的几年,公司爆发力的成长,所派发的股息已经远远超越当年RM4.50的价钱。去和多点人交流,接触不同的东西,那么你就会学习到不同的东西。

有位朋友对我说,越厉害投资的人买越低价的“投资”。我起初不明白这句话。后来我才明白,他指的是“杠杠”。或许大家以为我说的杠杠是Share Margin 或借钱,其实不是。杠杠,是计算好自己能够承担的风险,尽量把风险降至最低,赚钱最大的回酬。我要感谢我的师父教会了我这个操作,希望我这个徒弟学习能力不会太差。2016年初,我的朋友介绍了我Gamuda-WR,我听都没听过。他说Gamuda WR 是一种Warrant 的Rights,只要买入这个rights就可以subscribe Warrant。Warrant本身是一种杠杠,而rights则是杠杠中的杠杠。用RM0.25购买了这个rights ,就可以用RM0.25 subscribe warrant,总成本是RM0.50,而warrant上市可以赚到中间的premium。后来Gamuda Warrant上市后,Mr. Koon那时就强烈推介,买入价是 RM1.20他也觉得是很好的投资,我们则花RM0.50认购的warrant,很乐意地卖出给他,整个过程才三个月时间。杠杠的方法有很多种,还有很多的投资工具。举个例子,某家公司有Preference Shares价钱是RM0.10,公司母股是RM1,PA的条件是10个PA换一个母股 或 1个PA再加给RM0.90 cash 换一个母股。公司母股如果跌10sen,那么10个PA换一个母股情况下,我也只亏1sen;但是如果公司母股去到RM1.10,我每个PA只需要给RM0.90就可以换到母股,也就是说每个PA的价值是RM0.20。同样的风险,母股起落10sen,但是我的亏损只有1sen,但是我却赚10sen。除了杠杠工具,有时你还可以杠杠身边人的能力。你看到的这篇文章,就是在杠杠着我的能力,这些你是在外面接触不到的东西,改变了你的思维。Leo Ting 老大一直分享关于钢铁领域,我就可以很快的了解整个领域,缩短了我做决定的时间,而我的朋友和师父,则互相共享大家的分析和研究,一起进行杠杠充实我们的情报和思维。股市里面,有句话很重要“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帮助人家,人家也帮助你,大家共享赢利。世界上真正第一个共享模式的,就是股市本身。

所以,请记住《股市必胜秘诀》的方程式,加以研究和开窍。

你的资金 * 你的投资能力 * 你的杠杆 = 你的回酬

我给大家一个case study。在2016年7月,我去参观了一家上市公司,建材公司的管理层告诉我们钢铁已经短缺和在涨价,AnnJoo 应该赚幅不错,加上钢铁内行人的分析,我们更加肯定Annjoo是不错的投资选择。这就是杠杠资料了。Annjoo在这时候刚好要进行Preference Share right issue,而PA的条件就是每股PA可以用RM1.30的价钱换成母股,PA本身的认购价钱是RM0.50。当时的AnnJoo 母股才 RM1.20,如果认购PA再加上转换价格,拿到母股的成本就要RM1.80,PA就等于废纸。所以公司母股的价钱需要上去给大家甜头,好让现有的股东有资金去认购PA以及提高PA的价值。这就是要杠杠状况了。接下来,当Annjoo去到RM2.10的时候,就卖出母股,等preference shares的 right 出来认购。PR一出来的价钱大概是RM0.30,加上认购PA的成本,每个PA的总成本是RM0.80。等PA出来后,就等于投资了Annjoo公司,只要Annjoo继续涨,PA的价值水涨船高。Annjoo的母股价钱到达RM3.70,我只需要给1个PA + RM1.30就可以拿到母股,Annjoo PA的价值相等于RM2.40,过程我还可以收取公司的股息。这就是杠杠工具了。假设当初投入的RM100k 购买Annjoo,在股价RM2.10卖出去,已经变成了RM175k,足以购买218k的Annjoo PA。以目前的Annjoo-PA收市价钱计算,总共价值是RM503k。从RM100k变RM503k,才用了1年时间。